查看原文
其他

莲师是一个完全平凡且迷惑的人类表率

导读
莲师不进是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把佛法带到雪域高原的一代圣者,他的生平及种种经历,本身也是佛行事业的展现。
邱阳创巴仁波切以圆融通达之心,揭示莲师的种种形象示现与今日物质主义盛行世界众生之烦恼对应——比如将自己进入西方世界弘扬佛法遭遇困难,与莲师初入藏时遇到的荒蛮与重重阻碍类似——为我们展示莲师如何在一个没有佛法的荒凉戈壁耕植出繁盛千年的佛法绿洲。为我们重塑一个活生生的、俊美少年王子模样的莲师,而非因为年代久远莲师像是只存在于历史神话中的人物。



我们即将要探讨的,是极为艰涩的主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非常迷惑难懂,但或许也有人会从中得到启发。我们要探讨的主角是莲花生大师,其中会针对莲师的本质、以及他与弟子互动过程所衍生出来的不同生命形态,进行一些思索。这个主题非常微妙,而且有些层面极难诉诸语言,大家千万别将我谦卑的尝试误以为就是莲师的究竟样貌。

 

一开始,我们需要对莲师有些基本的认识,大略了解莲师是何许人也,他在佛陀教法的背景中,所扮演的又是何种角色,乃至于为什么西藏人尤其如此崇敬他。

 

莲花生大师与修道上的唯物主义
莲花生大师是一位印度大师,他将完整的佛法传入西藏,时至今日,甚至在西方,他仍旧是我们启发心灵的源头。我们承袭着他的教法,从某种观点来看,我想我们可以说,莲花生大师仍旧活生生地存在着。
我猜想,若是以西方人或基督文化的观点来描绘莲师的特征,我们可以说他是个圣人。接下来我们会探讨到莲师智慧的深邃、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与弟子相处时的善巧方便。莲师需面对的是西藏弟子,那时的西藏人非常野蛮、未开化,他受邀前往西藏,但是西藏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接待和欢迎远道而来的伟大上师,他们非常顽强且直来直往,也就是说,不受礼教所缚。
他们对莲师在西藏的法教事业制造了许多障碍,不过这些障碍也不尽然都来自藏人,还包含天气、土地与社会情况的整体差异。从某方面来说,莲师所面对的情况跟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情况非常类似。尽管美国人算是善于招待客人,但另一方面,美国文化的确有一些非常野蛮粗糙的部分。美国文化对于激发出灵性的光辉,指望灵性能被广为接纳的部分,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这是个类比的情况,这个类比就是,那时的西藏人就是现在的美国人,而莲花生大师还是莲花生大师。
在详说莲师的生平和教法之前,先就佛教传统“圣人”的概念来做些讨论,我想会是非常有帮助的。基督教和佛教对“圣人”的概念其实有点相互冲突,基督教传统的圣人,通常能够直达天听,能与上帝直接沟通,或许是个充满神性的人,也因此而得以给予人们某种保证而令他们感到安心。
人们可以将圣人视为更高意识或更高灵性发展的典范。
佛教对于心灵修行的看法则大相径庭,佛教其实是无神论,佛教教义并没有提到有一个外在的神,因此,根本就不可能从神那里得到什么承诺,还把这些承诺从天上带到地上。佛教对于心灵修道的看法趋向于个人内在的觉醒,而不是和外在的什么东西有所连结。所以说,一个让自己心灵发展到得以连结上某种外在之原则,从中得到某种讯息,然后再分享给其他的圣人,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是难以发生的事,或者根本就不存在。



佛教的圣人,例如莲花生大师,或者像佛陀这样的伟大人类,他们所表率的是,一个完全平凡且迷惑的人,竟然可以让自己觉醒!他们竟然可以在生命的某次灾难或类似的困境折磨中,让自己振作起来,让自己觉醒过来!生命中的各种烦恼、苦难、不幸和混乱,开始让他们清醒,撼动他们;受到如此大震荡后,他们开始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什么?为什么发生这些事呢?”然后他们深入探究,发现自己内在有个什么东西在问这些问题,他们发现那个东西其实非常有智慧,并不像自己原来所想的那么迷惑。
这其实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中。我们感受到某种迷惑,它看似迷惑,但那个迷惑却暴露出某种值得一窥堂奥的东西。我们在迷惘之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极有影响力的问题,是我们真正的问题,我们问:“我是谁?我是什么?这是什么?生命究竟是什么?”诸如此类等,然后我们深入探索,又问:“其实,到底是谁在问这个问题啊?问‘我是谁’的那个人到底是谁?问‘那是什么’甚至‘什么是那是什么?’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我们像剥洋葱一样直入问题的核心,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无神论心灵修道的极致,外界的启发并不促使我们更进一步依据外在的情境上塑造自己,相反的,现存的外在情境正是在告诉我们,自己有多么迷惑,而这让我们思考得更多更远。一旦我们开始这么做,势必会引生另一个疑问: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之后,又如何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呢?如何实际应用这些呢?
看来我们似乎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努力成为理想中的状态(to live up to what we would like to be),再则是试着以原本的面貌来生活(to live what we are)。成为理想中的状态——譬如假装自己是个什么圣人或了悟者,无论你想把这类人中典范称为什么都可以。每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什么过失,有什么弱点,有什么问题和烦恼,我们的反射动作就是立刻想要佯装自己完全不是那样,好像从未听过自己有错、有迷惑这回事。我们试图说服自己:“要正面思考!装作没事就好了!”尽管知道实际生活层面上自己哪里出了错,但在“厨房水槽”的现实层面上,我们却不甚重视它。“把那些邪恶的负面能量抛诸脑后吧!”我们说,“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假装一切安然无恙。”
这种方式就是佛教传统中所说的“修道上的唯物主义”(spiritual materialism),也就是说——不切实际,以嬉皮俚语来说,可以说是“神游太虚”。“忘了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吧,假装天下太平就好。”许多宗教教导了各种技巧,让我们总是得想到所谓的良善、更好或最佳状态,甚或究竟之善、神圣的状态,无论是佛教、印度教、犹太教或基督教等的“这类途径”,都可以归类为修道上的唯物主义。

——节选自邱阳创巴仁波切《狂智》

第1章 莲花生大师与修道上的唯物主义


“莲花生”大师的故事


莲花生大师亲自建造的见解脱佛塔,很多大成就者都来过此神山!
莲花生大士亲自用的殊胜法器见者解脱
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的惊人预言!


惊人:这不是魔术,实拍佛教修行高僧的悬浮术

莲花生大师亲自建造的见解脱佛塔,很多大成就者都来过此神山!

《佛说阿弥陀经·广开净土门》(法师讲释)

【窍诀】法王如意宝:天女的美貌和老妇的丑陋,全因不同业力所致

诋毁上师——密乘十四根本戒(一)

居士在家如何供灯(附: 阿底峡尊者供灯愿文)

李雨儿-喇嘛千诺(现场版)

她素食14年,人变得安静和澄澈,43岁再度爆红,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吃素的女人

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读完醍醐灌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